今天大年初六,我呆在小城的家里,又宅了三天了。
对于这次春节返乡,我准备了良久,也期盼了良久。而真正回去后,呆在老家的时间,也就是除夕、初一、初二,一共三天。
当然,这三天做了很多事情,拜访了亲戚朋友,还拜祭了我父亲。每天都见不同的人,匆匆忙忙,收获的是一份份的乡情。
这次回去,发现老家变化很大。除了放爆竹的习俗还保留外,其他比如贴春联、烧篝火的习惯,似乎都没有了。而更令人奇怪的是,我老家传统的腊鱼腊肉,是过年必备的餐桌食物,但现在每家每户都不烧柴火,也没人去搞这种腊味了。过年的餐桌上没有腊肉,总觉得少了些东西。

我小时候,家里必然有这种旺盛的柴火。虽然有烟尘干扰,但是烤起来很暖和舒适。柴火上炖一锅猪脚,旁边再蹲一只猫,那就是典型的农家风格。这次回去拜年,没看到哪一家烧柴火,都改成壁炉了。
可见,时代在变迁,人们的生活方式,也飞速跟着升级,跟过去我熟悉的那个山村,已经截然不同。
我有个前女友,是湘西大山深处的人。以前去她家过年,那里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习俗。湘西大山高而险,地势封闭,村民都过着相对原始的生活。比如烧篝火、打糍粑、烤腊肉、炖野味、喝米酒,这些习俗都在。过年时,一大家族人团聚在一起,很热闹温馨。
我老家在长沙附近,离湘西也不过200-300公里距离。前者随着城市化影响,很多旧的习俗都丢了。后者却保持着相对原生态的民俗。不能说哪个好或者坏,只能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。将来湘西交通发展、经济提升了,很多旧风俗也必然会丢弃。
高咏楚词酬午日,天涯节序匆匆。时光如流水,风俗在变迁。短短数十年,经历多少世事沉浮、人情变换。然而,对故乡的惦记,不管多少年过去,这份情仍沉淀在内心深处。